苔花如米

母亲在1960庚子年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清明念母之七

       2020年,农历庚子年。新年伊始,一场新冠肺炎疫情突袭大江南北,中华民族又面临一场血与火的生死考验。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,亿万人民心手相连,一场力度空前的疫情防控阻击战全面打响,14亿中国人民在共克时艰中勇毅前行,汇集起如海一般深沉的中国力量。经过浴血奋战,坚忍奉献,在春风徐来,樱花盛开的时节,终于点亮了战胜疫情的希望之光!


      回顾历史我们发现,似乎每个庚子年都伴随着重大灾难和历史转折,更伴随着无数中华儿女团结一心共同奋斗的精神。战胜灾难,前赴后继,坚毅前行的信仰明灯永远不灭!

      那是1960年,上一个庚子年。

      那一年,继1959年严重自然灾害后,我们国家农业生产又遭受了建国后最严重的,也是近百年不遇的特大自然灾害。1到9月,全国大旱,旱灾面积达到9亿亩,其中3-4亿亩受灾严重,几乎颗粒无收;6至10月,东部和东北部地区12省,又发生了严重的台风和洪水灾害,历史罕见;许多省还发生了病虫害和霜灾。不仅天灾,还有人祸。人祸就是前苏联背信弃义,在我国本来已经因自然灾害而特别困难的情况下,单方面撕毁合同,撤走数百名专家,由此破坏了正在兴建的许多重点工程项目,使国家经济困难雪上加霜。加之当时的极左思潮、浮夸风、共产风、管理不当等因素,粮食产量由4000亿斤下降到2870亿斤,全国人民平均粮食销量由1957年的203公斤下降到163公斤。灾害造成全国饥荒,人民流离失所,死亡的伤痛时有发生。

      那一年,我们全家5口人,母亲是熊岳公社胜利一队社员,姐姐读初中,我和两个妹妹念小学(父亲早在54年病逝),全家生活的经济来源都依靠母亲在生产队劳动的微薄收入。

      1959年下半年,生产队成立了大食堂。到1960年春天,由于返销粮运不进来(胜利大队是“蔬菜队”,即类似于现在的“种菜专业户”,按着当时的政策,吃粮需要国家返销),食堂粮食开始低标准供应,先是每天6两,后来逐渐下降,最少的时候每天“毛粮”2两。食堂伙食每况愈下,米糊粥稀得挂不住碗,白菜汤连日见不到油腥。粮食不够吃就搞“瓜菜代”,后来连萝卜缨、地瓜叶、地瓜梗都成了餐桌上的美味佳肴。在食堂就餐的人只能吃个半饱,粥越来越稀,肚子越喝越大,很多人都出现了浮肿。在这种情况下,家庭经济情况稍好一点的,回到家里还可以补充一些吃食,像我们家这样的困难户,只能勒紧裤腰带强挺。母亲不仅吃不饱,每天还要坚持下地劳动,身体每况愈下,时常胃痛,腿也浮肿了。


六十年代老照片(捡菜叶)

      这一年的5月,8岁的小妹被姥姥带去北京投奔老姨,我也在升入小学六年级的前夕因浮肿休学了。

      胜利大队党支部领导张家国,感觉到我们家的困难,如果组织上不帮助,是很难渡过这一关的。他与大队其他领导研究决定,安排母亲到大队管理食堂。

      当时的食堂,工作人员人心涣散,管理混乱,已处于半瘫痪状态。母亲上任后,在大队领导的支持下,做了很有意义的两件事。一是对食堂进行整顿,重新明确规章制度,严格纪律,不得多吃多占,健全账目,杜绝跑冒滴漏。把食堂工作重点从单纯办伙食,转移到开发食堂粮食替代品渠道,提高伙食质量上来。同时对就餐人员实行灵活机制,既可以在食堂堂食,也可以打饭回家吃,还可以申请领粮自己在家做饭吃。在加强内部管理同时,母亲还带食堂工作人员到外面学习做淀粉,搞增量法。记得当年食堂把玉米桔,玉米叶,或脱粒后的玉米棒用碱水发酵后,粉碎浸泡过滤,将纤维扔掉,余下的浆汁沉淀后即做成淀粉,用这种淀粉和玉米面做成的窝头还是挺好吃的。

       第二件事是,带卫生所大夫到困难户家中逐户走访,将由于饥饿致病的严重困难户登记造册,提供给大队,由大队重点救济。还记得当时大队给所有有浮肿患者的家庭都发了二斤黄豆。

       后来随着形势发展,食堂关停了,母亲被安排在大队做妇女工作。

      1960年的冬天特别寒冷,我们家除了从生产队领回的那一点定量粮,再无其它生活来源,全家人困于凛冬,忍饥挨饿。母亲除了每天上班,回家后还得安排家里的生活,把有限可用的粮食平均分配到每一天,绝不寅吃卯粮。除此之外就是利用一切时间带我们出去找吃的。记得当时效果最佳的就是剥树皮,将榆树皮剥下来拿回家里去掉老皮,再剪成一段一段的晾干,做饭时放锅里煮,一直煮到水粘稠了,再将树皮捞出,放入一把米或玉米面到锅里熬粥,当时感觉,熬出的粥又香又甜。除了榆树皮,那一年,我们还吃过橡子面,蓖麻子,棉花籽等充饥。大队领导也时不时补助给我们一些炼乳、淀粉、虾毛等代食品,帮助我们家渡过难关。就这样,在那个灾难深重的年代里,母亲保护着她的未成年儿女们,从艰难困苦中走来,在风霜雨雪中跋涉,经历了生与死的考验,终于走出了困境。


六十年代老照片(剥树皮)

      特别使我记忆深刻的是,面对灾难袭来,母亲从不灰心,从不抱怨,从不退却,对生活始终充满信心和希望,不管生活多么艰难,都不忘教育我们好好学习,健康成长,都不忘把生活安排得井井有条,把家里打扫的干干净净,过年时还千方百计给我们做一套新衣服。母亲以她的智慧和坚强,不仅仅带我们家走出了困境,还在大队妇女工作中做出了成绩,当年被评为出席公社妇代会的先进工作者。

      从母亲身上我们体会到,决定一个人的高度,不是地位和金钱,而是一个人的胸怀、责任和担当。母亲在面对困难时的从容、乐观和坚守,给我们留下了极其宝贵的精神财富,树立了永久的人格魅力。


   二排右一是母亲  

     “天道夷且简,人道险而难。”

      回忆六十年代那场灾难,至今令人谈虎色变。那是一场全民族的灾难。当时作为共和国最高领导人的毛泽东主席,以身作则,自己规定和人民群众同甘共苦,不吃肉,不吃蛋,吃粮不超量;国家其他领导干部在生活供应方面也都做出了严格的规定。由于全国生活用品市场供应异常困难,凭票供应商品达到30多种,可想而知,当时共和国遭遇了怎样严峻的困难。然而“民不患寡而患不均。”在1960庚子年那样险恶的背景下,7亿人民能够对国家的困难给予充分的理解和忍耐,全国人民同心同德,节衣缩食,与天斗,与地斗,日夜苦干,共克时艰,社会治安良好,社会生产生活秩序井然,人们对前途仍然充满信心和希望,党的号令依然一呼百应。这是与人民群众对共产党的充分信仰,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,以及党的自身形象的优良分不开的。

     “催伤虽多意愈厉,直与天地争春回。”

      再大的灾难,也挡不住华夏儿女不屈不挠,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前进步伐!


      前些天,我看到一位导师在对当前战胜疫情的演讲中说道:苍天无怨,不应有恨,即便有恨,与凡人何干!

      历史的经验和现实都告诉我们,面对灾难,我们不需要辱骂,也不需要虚伪的歌颂。如同雪崩时,没有哪一片雪花是无辜的一样,人类与自然灾害的斗争是如此的惊心动魄!每一场灾难和人们战胜灾难的历史都将被载入史册,置身其中的每一个人都不是局外人,都是历史的亲历者和见证者。没有人是一座孤岛,所有人都处在命运的共同体中,当别人安全时,我也是安全的,当别人被灾难击中时,我也处于危险之中。

      和大自然一样,人类社会的发展,既有阳光灿烂的日子,也有风雨交加的时刻。中华民族成长的道路上,充满各种可以预见的和难以预见的风险挑战。在灾难面前,我们不能是旁观者或无辜者,只有我们每个人都不畏风雨,不惧艰险,砥砺前行,勇敢担当,才能战胜困难,穿过风雨,迎来春天的朝阳!

      让我们感恩经历了这么多苦难仍能平平安安健健康康活着的每一天。

      愿天佑中华,赐福苍生!

      断魂最是清明日,思念比雨丝更绵长!

      天堂里一定不会有疫情和天灾!

      祝愿母亲在天堂里安好!!

      2020庚子清明




评论(7)
热度(6)

© 苔花如米 | Powered by LOFTER